您好!欢迎访问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一站式服务

咨询补贴热线

189-2243-6484

新闻动态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
2024年华为专利许可收入6.3亿美元!任正非:我们太忙了,发展太快了,没时间收取专利费
来源: | 作者:广州凯东知识产权官网 | 发布时间: 2025-11-12 | 4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,而专利许可作为知识产权转化的关键路径,更是衡量企业技术话语权的核心指标。2024年,华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专利成绩单——专利许可收入约6.3亿美元,在5G、Wi-Fi、多媒体三大领域授权设备量分别突破27亿部、12亿部、32亿部。这组数据不仅彰显了华为从“专利付费者”到“标准制定者”的跨越,更折射出专利许可、5G专利布局与专利保护在科技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。


专利许可:从“成本负担”到“收入支柱”,构建健康商业闭环

专利许可并非简单的“技术收费”,而是通过法律约定实现技术共享与商业回报的良性机制。根据《专利法》规定,专利许可需签订明确合同,约定许可期限、范围、费用支付方式等核心条款,既保障专利权人权益,也为被许可方提供合规使用技术的路径。华为的专利许可之路,正是这一机制的典型实践。


早年间,华为作为“专利付费者”,累计支付专利使用费超60亿美元,其中80%流向美国企业,高昂的专利成本曾是其海外扩张的“拦路虎”。但随着技术积累深化,华为逐步构建起自主专利体系:截至2024年底,累计全球有效授权专利超15万件,90%以上为高价值发明专利,2024年新公开专利达3.7万件。在此基础上,华为的专利许可业务实现从“支出”到“收入”的逆转,6.3亿美元年收入背后,是“研发投入→专利布局→许可变现→再投入研发”的健康闭环。


从行业视角看,华为的专利许可模式兼具“普惠性”与“规范性”。其5G手机许可费率上限为2.5美元/台,远低于高通等同行,既符合“合理收费”原则,也降低了下游企业技术成本;同时,华为通过软件开源、硬件开放、专利池合作等方式扩大技术共享范围,例如在Wi-Fi领域授权12亿部消费电子设备,将技术从通信核心网延伸至终端侧,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。这种模式印证了专利许可的本质——不是“技术垄断工具”,而是激励创新、促进产业协同的“燃料”。


5G专利:占据标准制高点,成为全球通信技术“规则制定者”

在5G时代,标准必要专利(SEP)是技术竞争的核心“话语权”。作为5G技术的主要贡献者,华为的5G专利布局已形成“统治级”优势:截至2024年底,超过27亿部5G设备获得华为专利授权,这一累计数据远超2024年全球5G手机年出货量(8-9亿部),意味着全球主流5G设备制造商几乎都需依赖华为专利。


从技术价值看,华为的5G专利覆盖基站、芯片、终端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,且多为基础型、核心型技术。根据律商联讯《2025年5G专利报告》,华为在5GSEP声明数量上长期位居全球前列,中国企业整体已声明5G专利族占全球总量的40%以上,而华为正是其中的核心力量。这种布局不仅让华为参与制定全球5G“游戏规则”,更通过专利许可掌握产业定价权——例如,全球每卖出一部5G手机,都需向华为支付合理专利费,这既是技术价值的体现,也是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“战略缓冲”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华为的5G专利策略并非“封闭独占”,而是以开放推动产业共赢。早在2019年,华为便提出向美国企业一次性买断5G技术许可,旨在打破技术壁垒,推动全球5G生态协同发展。这种开放态度背后,是对自身技术领先性的自信——截至2024年,华为在5G相关技术标准提交量与爱立信、诺基亚共同领跑,随着5GAdvanced演进与6G研发启动,其技术影响力还将进一步扩大。


专利保护:筑牢创新“护城河”,为技术价值保驾护航

专利的价值实现,离不开完善的保护体系。《专利法》明确规定,未经专利权人许可,不得实施其专利(包括制造、销售、进口等行为),而专利保护则是通过法律手段防范侵权、维护权益的关键。华为的专利保护实践,既遵循法律框架,也形成了“预防-应对-维权”的全链条机制。


从保护范围看,华为的专利覆盖发明、实用新型、外观设计全类别,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90%,重点聚焦5G、芯片、多媒体等核心领域。根据专利保护规则,发明专利保护期为20年,华为通过持续的专利布局,确保核心技术在生命周期内获得充分保护——例如,其视频编解码专利授权32亿部设备,覆盖全球主流视频设备,正是依靠专利保护,才避免了技术被“无偿使用”,保障了32亿部设备背后的许可收入。


在维权层面,华为既通过行政调解、司法诉讼等常规手段应对侵权,也注重通过行业规则构建保护屏障。例如,在面对专利纠纷时,华为坚持“与高手过招”,避免陷入低水平侵权争议,正如任正非所言:“不要去跟门口的幼儿园小朋友过招”,这种策略既集中资源保护核心专利,也维护了行业创新秩序。同时,华为积极参与全球专利保护协作,遵循《专利合作条约》(PCT)、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》(TRIPS)等国际规则,确保其专利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可与保护。


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华为的专利保护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:一方面,需强化专利布局意识,将研发成果及时转化为专利,避免“创新无保护”;另一方面,要善用法律工具,通过行政、司法、协商等多元方式维权,同时遵循“公平、合理、非歧视”(FRAND)原则,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,推动行业健康发展。


华为的专利成果,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,更是中国高科技企业从“制造”到“创造”转型的缩影。从专利许可构建的商业闭环,到5G专利占据的技术制高点,再到专利保护筑牢的创新屏障,三者形成协同效应,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
对于更多中国企业而言,华为的经验清晰地指明了方向:创新是硬实力,专利是软实力,而专利许可、专利布局、专利保护则是将“软实力”转化为“市场竞争力”的关键路径。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只有重视专利、善用专利,才能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动地位,从“跟随者”成长为“引领者”。


未来,随着5GAdvanced、6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,专利竞争将更加激烈。而华为的实践已经证明:以研发为基、以专利为盾、以开放为魂,才能在全球科技浪潮中站稳脚跟,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注入持久动力。


凯东知识产权拥有商标和专利双重资质,是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理事、广东专利代理协会监事、广东专利代理机构管理规范达标单位、广东商标代理机构规范单位、广州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、广东专利代理协会会员、广东商标协会理事、广东省商标协会会员等,可提供专利申请、商标注册、检索分析、涉外布局等一站式服务。如有需要,可联系凯东张工:189-2243-6484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