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补贴热线
189-2243-6484
"先冲高新技术企业还是先拿创新型中小企业资质?"这一问题,困扰着众多科技企业的负责人。不少企业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级别更高,想直接跳过创新型中小企业(简称"创小");也有企业在筹备高新技术企业材料时,发现已符合创小标准,陷入两难。
事实上,高新技术企业与创小并非竞争关系,而是政策培育体系中"互补递进"的关键节点。高新技术企业虽有直通创小的特权,但"先创小后高新技术企业"的路径,对部分企业而言更具现实价值。选对申报顺序,能帮企业少走2年弯路,精准享受政策红利。
一、先理清核心关系:不是"谁比谁高级",而是"阶梯不同站位"
很多企业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"含金量更高",创小可有可无,实则二者定位截然不同,功能互补,共同构成科技企业的政策成长阶梯。
1.核心定位:一个重"产业化",一个重"潜力"
高新技术企业:聚焦"成熟创新能力",核心要求是企业已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,且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不低于60%,本质是对"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"的认证,更看重"已实现的创新价值"。
创新型中小企业:侧重"早期创新潜力",只要在技术、管理、模式任一维度有创新,且满足专业化、成长性指标即可,是优质中小企业的"入门凭证",更是申报专精特新的"硬性前置门槛",更看重"未来的创新可能"。
2.申报关联:高新技术企业有"直通车",创小是"必经梯"
政策明确了二者的双向关联规则,企业需重点关注:
a. 高新技术企业→创小: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"直通车"特权,无需参与综合评分,仅在线填报基本信息,不用提交额外材料,就能快速通过创小认定。
b. 创小→专精特新:无例外的"必经之路",想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必须先拿到创小资质,没有任何绕开的可能。
c. 高新技术企业≠免创小:即便成为高新技术企业,若未来想冲击专精特新,仍需按流程获取创小资质(只是可走直通车快速拿证)。
二、两种申报顺序对比:算清"时间、资金、成长"三本账
选择申报顺序前,先看两组核心数据对比,不同路径的差异一目了然:
三、路径适配:看企业阶段,选最优方案
申报顺序没有"一刀切"的答案,关键看企业自身发展阶段,匹配对应的路径。
路径1:先攻高新技术企业,再拿创小——适合"成熟型科技企业"
若企业已满足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条件,现金流稳定,能承担较长申报周期,这条"高举高打"的路径效率更高。
适用企业画像:
- 成立满3年,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已超60%;
- 已拥有1项Ⅰ类专利或5项以上Ⅱ类专利,研发费用占比达标(如年营收<5000万的企业研发占比≥5%);
- 科技人员占比≥10%,且研发活动持续开展3年以上。
典型案例:
苏州某电子科技企业,2024年初已积累3项发明专利,新能源产品收入占比达75%。企业集中3个月准备高新技术企业材料,当年10月通过认定,拿到80万元省级补贴;11月凭借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走直通车,仅用10个工作日就完成创小认定,额外获得10万元市级补贴。
核心优势:
红利最大化: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有高额直接补贴,更能享受15%的企业所得税优惠(普通企业为25%),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最高达175%,长期收益远超创小;
流程最简化:创小直通车无需重复提交研发数据、知识产权等材料,相当于"一次准备,两次获益";
品牌增值快: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在招投标、融资谈判中认可度更高,能快速提升企业市场地位。
路径2:先拿创小,再攻高新技术企业——适合"成长型科技企业"
若企业处于创新初期,有一定研发基础但未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全部条件,先拿创小"试水"是更稳妥的选择。
适用企业画像:
成立1-2年,已有部分研发成果(如2-3项软著或实用新型专利),但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暂未达标;
研发费用占比接近高新技术企业要求,但缺乏连续3年的研发数据支撑;
想先进入政策培育体系,获取政府辅导和资源对接。
典型案例:
杭州某生物医药企业,2023年成立满2年,拥有2项实用新型专利,研发费用占比4.8%(距高新技术企业5%的要求仅差0.2%)。企业先申报创小,1个月内通过认定,拿到8万元市级补贴,同时被纳入当地"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";在政府辅导下,企业补充研发投入数据,优化知识产权布局,2024年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,再获60万元补贴。
核心优势:
风险最低化:创小申报门槛低、周期短,即便后续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遇挫,至少已拿到创小补贴和培育资源,避免"竹篮打水一场空";
培育精准化:成为创小后可优先获得政策咨询、研发对接等服务,部分地区还提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"一对一"辅导,通过率提升30%以上;
资金及时化:创小补贴虽金额不高,但能为企业研发投入提供"及时雨",缓解前期资金压力。
四、关键提醒:3类企业别选错顺序
1.想冲专精特新的企业:先拿创小是"必选项"
无论是否申报高新技术企业,若目标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或"小巨人",必须先通过创小认定。建议这类企业尽早布局创小,避免因资质缺失错过专精特新申报窗口期。
2.研发投入不足的企业:先创小"攒经验"
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费用要求严格(需提供3年明细账、研发项目立项书等),若企业尚未建立规范的研发核算体系,可先通过创小申报梳理数据,为高新技术企业做好"财务准备"。
3.临近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截止的企业:优先保高新技术企业
若距离当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截止仅剩1-2个月,且材料已基本准备齐全,建议集中精力攻高新技术企业。创小申报常年开放(如上海分4批次申报),后续补报完全来得及。
五、避坑指南:2个常见误区要避开
误区1:"高新技术企业能直通创小,所以创小没用"
错误。创小是专精特新的"入场券",若企业未来想冲击细分领域龙头,没有创小资质寸步难行。且部分地区对创小有专项支持,如浦东新区对新认定创小给予15万元补贴,叠加高新技术企业补贴更划算。
误区2:"先报创小会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申报"
错误。创小的创新能力、成长性指标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、知识产权要求高度重合,先报创小相当于为高新技术企业做"预演",能提前发现材料漏洞(如专利关联性不足、研发数据不完整),修正后可提升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率。
高新技术企业与创小的申报顺序,本质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做出的"战略选择":成熟企业选"先高新技术企业后创小",追求效率与长期收益;成长企业选"先创小后高新技术企业",追求稳妥与培育支持。
但无论选哪条路,核心逻辑一致——紧跟"科小→创小→高新技术企业→专精特新"的政策阶梯,每一步踩准节点,才能持续获取补贴、税收、资源等多重红利。
最后一张"申报决策表"送给你:若企业满足"专利够、收入达标、研发规范",直接冲高新技术企业;若还在"攒专利、理数据、拓市场",先拿创小稳扎稳打。
你的企业正处于哪个阶段?需要对应申报材料模板,可以联系凯东张工:189-2243-6484(微信同号)
📩 联系我们——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
- 电话:18922436484(微信同号)
- 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10号时代地产中心3001
凯东知识产权深耕知识产权领域20多年,始终以专业、高效、贴心的服务,为企业提供专利、商标、版权等全方位知识产权解决方案,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等科技项目一站式服务。此外,我们还提供专业的律师服务,涵盖法律咨询、法律文件准备、诉讼代理等多个方面;从知识产权布局到政策红利落地,我们致力于守护您的创新成果,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,赢在未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