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访问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一站式服务

咨询补贴热线

189-2243-6484

新闻动态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
小米打赢与GE公司HEVC/H.265视频编解码专利战:国产企业的知识产权突围样本
来源: | 作者:广州凯东知识产权官网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01 | 1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
当智能手机、电视等设备流畅播放4K甚至8K高清视频时,背后是视频编解码技术的隐形较量。2025年7月,小米公司在与美国GE视频压缩公司的 HEVC/H.265 专利战中终获全胜,这场历时五年的拉锯战,不仅为小米扫清了技术障碍,更成为中国企业在标准必要专利领域主动维权的标志性事件。


一场专利战的来龙去脉

故事要从2020年8月说起。当时,作为 HEVC Advance 专利池(后更名为 Access Advance)创始成员的 GE 视频压缩公司,以小米未达成专利许可协议为由,在德国对其提起侵权诉讼,矛头直指专利号为 ZL201610412832.3 的 "解码数据流的方法、生成数据流的方法及其解码器" 专利 —— 这项专利属于 H.265(HEVC)视频编码标准必要专利,是高清视频处理的核心技术。


面对突如其来的诉讼,小米没有选择被动应诉。2022 年 2 月,小米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涉案专利无效请求,直击对方专利的合法性根基。经过五个月审理,该专利因不具备创造性被宣告无效。不甘心的 GE 视频压缩公司随后将官司打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,乃至最高人民法院,却接连受挫。2025 年 7 月 22 日,最高法终审维持专利无效决定,小米以 "主动无效挑战" 的策略笑到了最后。


藏在高清视频背后的专利困局

为何一场专利纠纷能持续五年?这与 H.265 标准专利的复杂格局密切相关。作为替代 H.264 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,H.265 能在相同画质下节省 50% 带宽,被视为高清视频普及的关键技术。但其专利分布却呈现 "三足鼎立" 态势:MPEG LA、HEVC Advance、Velos Media 三大专利池各自为政,许可政策重叠交叉,费率标准参差不齐。


这种混乱局面让设备厂商苦不堪言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同一台包含 H.265 技术的智能电视,可能需要向多个专利池支付费用,重复授权成本最高可达产品售价的 5%。而专利池凭借标准必要专利的 "必需性",常以诉讼为要挟抬高费率,形成技术垄断。小米的这场诉讼,本质上是对这种不合理格局的挑战。


给中国企业的四句 "突围口诀"

小米的胜诉绝非偶然,其应对策略为国产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:


第一句:筑墙先于拆墙。

在研发初期就应建立专利布局意识,通过自主创新积累核心技术。小米在视频编码领域已申请超 2000 项专利,这种技术储备使其有底气挑战不合理专利。


第二句:主动优于被动。

当遭遇专利诉讼时,单纯应诉往往陷入对方节奏。小米直接请求专利无效的做法,相当于在法律层面釜底抽薪,变防御为进攻。


第三句:预判强于补救。

H.265 专利池的混乱早有征兆,企业需密切跟踪行业标准制定动态,提前进行专利风险评估。比如在产品立项阶段,就通过专利分析排查潜在侵权点。


第四句:抱团胜过独行。

单一企业的力量有限,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应推动建立统一的专利许可协商机制,像家电、手机等行业可联合建立专利共享池,提高议价能力。


这场专利战的意义早已超越个案。它标志着中国企业从 "被动缴费" 向 "主动维权" 的心态转变,也为破解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乱象提供了新思路。最高人民法院在判决中强调的 "创造性审查标准",更给那些试图用 "伪专利" 圈钱的企业敲响了警钟。


随着 5G、元宇宙等技术普及,视频编解码技术将迎来更激烈的专利争夺。小米的案例证明:面对技术壁垒,唯有掌握核心专利、善用法律武器、联合行业力量,才能在知识产权的博弈中占据主动,让创新真正为产业发展赋能,而非成为技术垄断的工具。


需要处理专利事宜,可联系凯东张工:189-2243-6484(微信同号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