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新冠特效药价格高昂,然而在这种大环境下依然供不应求,目前在国内许多地方的医院和网络平台面临“一药难求”。
对此,有不少市民将目光转向了印度的“仿制药”身上。要说起印度的“仿制药”,走入大众视野还是要数电影《我不是药神》。
在经过该电影之后所引发的问题和讨论,关于购买仿制药是否涉及法律问题。在最新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》下,虽对于国外已上市、国内未获批的药品不再被简单地认定为假药,但是经营者仍有可能面临违法进口药品的行政处罚。
相比于印度能够堂而皇之地生产和销售仿制药,是因为他们大多得到了原药厂的仿制授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包括复星医药等5家中国药企,也在这次集体签约中获得了仿制权,但由于中国不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名单之中,所以由这些药企生产的仿制药无法在中国上市。
因为根据协议,“药物专利池”可向95个国家和地区的合格仿制药企授权仿制,并免除了授权使用费。
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所有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,以及部分中高收入国家,但中国没有被纳入。
像仿制药这样的专利,不惯是国内还是国外,想要进入这个“药物专利池”自然不能像往常一样,一个个国家逐一申请,如果你想将科技技术推广到国外进行使用,并且想要在多个国家进行注册,那么就需要PCT专利的申请了。
PCT专利与逐个国家申请对比
好处一
多一个PCT程序,可以提供国际检索报告,供企业参考是否进入指定国家,避免盲目进入,减少损失
好处二
文件是通过国家专利局递交的,可以用中文递交,免去了翻译的麻烦。
好处三
延长了进入其它国家的时间,正常情况下,国内专利申请提交后12月内要提出国际专利申请,但PCT可以最迟延长至30个月分批进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