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保密专利的界定与法律依据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》第四条及《专利法实施细则》第七条,保密专利分为两类:
1、涉及国防利益:由国防专利局(隶属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)负责审查,涵盖武器装备、军事通信等技术领域。
2、涉及国防利益以外的国家安全或重大利益:由国家知识产权局(CNIPA)专利局指定审查员处理,包括关键基础设施技术、经济数据加密算法等。
法律后果:未履行保密审查程序向外国申请专利的,国内专利申请将被驳回,已授权专利可能被宣告无效。
二、申请阶段:主动请求与材料提交
1、保密请求提出
申请人需在专利申请时或申请日起 15 个月内,通过纸件形式提交《保密请求书》,并附定密机关(如国防科工委、国家安全局)出具的保密证明材料。
证明材料需包含发明名称、申请人信息、密级、保密期限、保密要点及定密机关公章等。
2、专利局自行保密审查
分类审查员在形式审查中若发现申请可能涉及保密内容(如未主动请求),将启动保密确定程序,必要时邀请技术专家评估。
电子申请需转为纸件形式,后续文件通过机要渠道提交。
三、审查流程:分类管理与严格保密
1、初步审查
审查内容与普通专利一致(格式、新颖性等),但保密申请不予公布。
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初审后直接授权,不进行实质审查。
2、实质审查(仅发明专利)
由 CNIPA 指定审查员进行,审查基准与普通专利相同,但全程保密。
国防专利由国防专利局独立审查,结果需经专利局复核后授权。
3、国际申请的保密审查
直接申请:向 CNIPA 提交《向外国申请专利保密审查请求书》及技术方案说明书,审查周期 3-6 个月。
PCT 途径:提交国际申请时视为同时提出保密请求,审查结果随国际申请号通知。
向外国申请专利前,需通过两种方式提交保密审查请求:
未通过审查或逾期未收到决定的,可向外国申请专利。
四、授权与解密管理
1、授权公告
审查通过后,颁发保密专利证书,但仅公布专利号、申请日和授权公告日,技术内容不公开。
2、解密程序
申请人请求:提交原定密机关同意文件,经审核后解密并转为普通专利。
依职权解密:专利局或国防专利局可主动解密,解密后技术内容公开。
五、申请人注意事项
1、材料合规性
保密证明需明确保密期限(最长 20 年)和保密要点,向外国申请的技术方案需与国内申请完全一致。
2、时间规划
保密审查可能延长授权周期,建议预留额外时间;PCT 申请需在优先权日起 30 个月内进入国家阶段。
3、法律风险
未履行保密审查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(如《刑法》第 219 条侵犯商业秘密罪)。
解密后需及时更新专利状态,避免影响维权。
六、2025 年最新调整要点
1、审查效率提升:根据 2024 年修订的《专利法实施细则》,保密审查期限进一步优化,国际申请审查周期缩短至 3-6 个月。
2、解密机制完善:新增 “部分解密” 条款,允许对技术内容分阶段公开,平衡国家安全与技术转化需求。
保密专利审查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环节,其核心在于通过分类管理、流程加密和国际协调,实现技术创新与国家安全的平衡。申请人需严格遵守程序,注重材料准备与时间规划,以确保合法权益。未来,随着审查制度的持续优化,保密专利的审查效率与透明度将进一步提升。
需要申请专利,可以联系凯东张工:189-2243-6484(微信同号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