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几回,我们谈论到游戏的“正版”“盗版”之争和游戏厂商“波兰蠢驴”对待盗版游戏的态度。
其实不管哪个领域,IP君也都会收到关于“正盗版”问题的询问。
其中,汉服正是这些咨询的热门之一。
说起汉服,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它那个“长袖善舞”的造型模样。
这种富有中国古风特色的衣服如今可谓是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。
这种原本“小资”“小众”的东西,随着明星和自媒体的推广传播,逐渐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和被认可接受。
于是乎,争相效仿制作的商家也越来越多,“山寨”和“正版”的争议也越演越烈。
有两个服装圈子讨论得特别“激烈”,一个是“JK圈”,一个是“汉服圈”。
在“汉服圈”当中,除了争论某件衣服的版式是否符合传统外,每件汉服的“山正之分”同样是经久不衰的话题。
“山正之分”的话题到底有多热烈?
最为严重的时候,可谓是各种的捕风捉影!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“揪出山寨汉服”外
还对“买山寨”和“穿山寨”的人进行人身攻击。
虽然本意上是为了维护原创商家的利益
但是一些过于偏激或是魔怔了的举措,难免让不少人感到反感。
对“汉服警察”频繁出警而反感是一回事。
然而,保护原创的制作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2019年9月,央视财经报道称,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估算已超过200万人,市场总规模约为10.9亿元。
随着汉服兴起,除了让不少的汉服原创的店铺得以推广增加收入外。
层出不穷“山寨汉服”也同样让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损失!
“山寨汉服”的商家越多,那就意味着“正版原创”的成本越来越高。
这不单单指被分割走的营业额,还有那些为了保护自身原创利益而去维权的费用。
衣服设计版权的注册、设计稿独家版权的购买;以及被侵权后与侵权商家作斗争。
这些不光是金钱,也是一种时间精力上的成本所在。
事实上,也并不是所有的原创者都懂得去进行维权处理。
当出现了被抄袭、被山寨的情况,很多时候都只能够忍声吞气,无可奈何。
很早之前一段时间,汉服就因为“抄袭”问题出现了争议,而对象则是来自韩国的服饰。
一名韩国画师在“韩服挑战赛”中宣称,中国汉服是抄袭了韩服,因为其起源于韩服。这件事情在网上也迅速发酵。
这件事情也得到国内多方的强烈质疑和抗议。
近段时间,法治日报和光明日报都相继就“汉服山寨正版”现象进行了报道。
IP君拜读了一下,感觉撰写者对汉服也是颇有“感情”的人。
其中,光明日报引用了这样的标题:
#别让抄袭和山寨耽误了汉服兴起#
先不说汉服这种小众的服装的兴起,很大程度都是由“流量”所带来的。
但抄袭和山寨除了影响到原创者的利益问题外,感觉跟汉服兴起貌似并没有直接的影响。
先不说一些汉服圈子里一些“圈地自萌”的行为有多难让广大群众接受。
一些打着“原创正版”旗号,却价格奇高,质量奇差的汉服。
这也是让一部分人“知山穿山”,做“穿山甲”的原因。
如何规范汉服行业的发展、如何减少一些阴阳怪气的风气,或许才是让汉服有更好发展的办法。
当然,就汉服行业来讲,如何提高创作者自身的版权和外观专利意识,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,同样也是一个“缜密”的活儿。
这个可不是单靠网上或是现实上的“出警”,就能解决的事情~